首页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检务公开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检务指南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统计总结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理论研讨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以案说法        |        队伍建设

 
当前位置:首页>>以案说法
“闺蜜”假扮帅哥网恋骗走女子67万元 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
时间:2025-02-24  作者:  新闻来源:北京政法网  【字号: | |

30岁的孙女士经闺蜜温某介绍与男友高某微信聊天交往三年多,期间多次给高某转账67万元,无意间发现温某在使用高某的微信号,原来高某一直是温某虚构的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朝阳法院)依法判决温某犯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,剥夺政治权利二年,罚金11万元。

庭审中,孙女士回忆与温某结识于2017年,后二人曾合租房子,还在一个舞蹈培训班工作过。2018年,温某给孙女士看了三张照片,孙女士觉得其中一个叫高某的男生阳光帅气。温某称高某在机场工作,孙女士觉得高某符合自己理想男友的形象。温某把高某的微信推送给孙女士,两人建立恋爱关系。

法官询问孙女士是否见过高某,孙女士表示从没见过面,仅仅收到过高某两条语音,声音还不一样,三年多时间二人一直保持微信文字沟通。

2018年11月至2022年2月间,温某冒用“高某”的身份同被害人孙女士联系,以高某出车祸、压到工人需要赔偿、做生意、偿还欠款等需要钱款为由多次骗取孙女士的钱款共计67万余元。

朝阳法院认为,被告人温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,骗取他人钱款,数额特别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,依法应予惩处。责令被告人温某退赔被害人的经济损失。在案扣押之物品,依法一并处理。根据被告人温某犯罪的事实、犯罪的性质、情节以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,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。

被告人上诉后,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,判决已生效。

朝阳法院法官提示:互联网是当下青年群体的重要交友途径之一,但因信息不对称、交流虚拟化等,也使得“线上社交”伴有一定潜在风险,特别是以“恋爱”为名的线上交往,本身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隐蔽性,又容易建立较强的情感链接和信任关系,往往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行为的手段工具。本案中的犯罪分子冒充被害人的男朋友,同时又是被害人的闺蜜,利用这两个身份从中斡旋,完成了一次次诈骗,“爱情”终为“骗钱”的陷阱。提示大家警惕各类婚恋诈骗陷阱,理性审慎交友,提高风险意识,切勿轻易向对方透露银行卡、身份证号、密码等个人信息,注意保存交友聊天记录及资金往来凭证,莫让情人节变成“情人劫”。


 
检务公开-本院概况
检务公开-内设机构
检务公开-领导介绍
检察公开听证
检察开放日
重要案件信息
法律文书
检务指南
检务指南-工作流程
统计总结
工作报告
财政信息
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专栏
新闻发布会
公益诉讼
  通知通告
·关于清明节期间“理性追思 文...
·元旦、春节期间“十个严禁”
·禁赌“清风”——远离赌博
·灵石县纪委监委关于严明“五...
·安全你我共护 成长与法同行 ...
·【公告】“益心为公”检察云...
·【倡议】“文明祭扫 倡树新风...
 

      友情链接:   最高人民检察院    |    正义网    |    山西省人民检察院     |    晋中市人民检察院     |    灵石人民检察院头条 

版权所有:山西省灵石县人民检察院

案件管理办公室值班电话:7899569

技术支持:正义网  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
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